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长,容易犯两个错误,第一是对孩子太严厉了,用普通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孩子。比如每天长时间按着孩子学习,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严厉批评孩子。
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错误,就是对孩子要求太低了。这往往是出于一种过度补偿的心理,家长觉得孩子能力弱身体弱,又担心孩子在外面不适应挨欺负,觉得孩子很可怜,所以对孩子格外宽容,缺乏规则感。
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的本性,拈轻怕重好逸恶劳也是人的本性,健康人就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。小朋友都是活在当下的,不可能对未来有长远规划。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之前,想干啥干啥他们就超开心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什么行为有效,小孩子就会重复这个行为。
比如有一些孩子,小孩觉得事情稍微难一点累一点就拒绝做。这时候家长再要求,小孩可能就会哼哼唧唧、撒娇、嚎啕大哭或撒泼打滚。
我之前有个学生,特别可爱的7岁小男孩。训练内容不想做了就盯着我甜甜的说:“夏老师我喜欢你”。这孩子在家也是,做任何任务不想做了就跟家长撒娇。上课外班也是,上了一会觉得累了就跑到家长怀里去休息。在我这里也是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方法。而这时候我会回答:“我也喜欢你,继续做。”当发现在我们这里怎么撒娇都没有用之后,就不再重复了。
我们另外一个学生,7岁小女孩,总是像小宝宝一样说话,总说我害怕,总往大人后面躲。如果这个时间,家长去不停的安慰这个孩子,就是在强化这个行为。这孩子在训练时候也是内容稍微难一点就哼哼唧唧不同意。明明能力也不是特别差,却总是假装自己是个小宝宝。
我们还有一个学生,6岁小孩女,行为模式是生闷气,让家长猜让家长哄。家长心疼孩子,自然就回去问小孩你怎么了,是不是因为这样不开心,是不是因为那样不开心。还会想很多办法去哄孩子开心。那么小孩就会觉得生闷气真是太好了,不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,还能得到很多额外的关注。那小孩自然不会想其他办法解决问题了,就只要一噘嘴不说话,自然会达到自己想要档目的。
这三个孩子们这种行为模式,都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。如果家长每次都因为心疼孩子顺着孩子,那么孩子就得不到真正的成长。
当然不仅仅是发育迟缓的小孩,对一般孩子这样的养育方式也不合适。
所谓“快乐”,不仅仅是吃喝玩乐这种快乐,也包括发展自己、成就自己这种高级的快乐。而正是后者才是人不断前进的动力。
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? |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| 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? |
发育迟缓+ADHD,训练3个月,智商从83提升到100 | 感统训练能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吗? |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家庭建议 |
我是夏楠,任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障碍、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、自闭谱系等问题,都可与我联系:
微信号:xiananlaoshi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