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楠老师:你敢提要求,我就敢拒绝

连着写了好几天脑科学的科普干货,呕心沥血,累得够呛,今天写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。 轻松只是说没那么大信息量,不代表文章质量水,我可不写水货文。

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件日常小事,但从这件芝麻大点的事至少可以引申出三点:

1. 如何拒绝孩子(以及其他所有人)

2.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

3.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的能力

上周末,春光明媚不可辜负,我约了一个朋友去朝阳公园踏青。看到并排两个秋千正好空着,我们就坐上去玩了。谁心里还不住着个宝宝,秋千和旋转木马什么的,我们中年人最喜欢了。

玩了没一会儿,就过来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带着两个男孩儿,大的9岁左右,小的6岁左右。男士对我们说:你们如果不玩了,能不能让孩子玩一会儿?

我还没玩够,就拒绝了,说 “我们刚玩儿一小会儿。”

男士听到我拒绝愣了一下,没说话。这家人就一直站在我们面前等着我和朋友离开。被这么近距离看着也挺不舒服的,过了一会儿我说让孩子玩吧,就离开了。

男家长(看年龄拿不准是父辈还是祖辈)说了句谢谢。整个过程,俩孩子都没说一句话,也看着没啥活力,不像一般这么大的小男孩生龙活虎的。

作为一个有点教育和心理经验的人,我已经基本看到这俩孩子长大以后什么样子了。如果家庭环境一直这样,大概率两个孩子将来会长成非常被动、不轻易提要求、又没什么分寸感、被拒绝就很受伤或者很生气的那种性格。—— 我希望我猜错了,这种性格真的不讨喜又影响自己的发展。

那么这位家长做错了什么呢?

1. 替孩子提出不公平的要求

这秋千不是儿童专用设施,我和朋友荡着秋千聊着天,他们等一会儿又无妨。男士过来就直接说我们没在玩,请我们把秋千让给孩子,看起来是个请求,实际上十分理直气壮。请别人帮忙本没什么,偶尔请求出格一点也没啥,但是得理由充分且态度诚恳。一个人如果很自然的做一件事,那代表这就是他的行为模式,之前一定已经这么做过无数次了。

经常替孩子出头,帮孩子提一些不太公平的要求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一切都要围着自己转,其他人都要为自己的想法服务。我们平常看到特别烦人的那些熊孩子熊大人,经常就是这么来的。

2. 对孩子包办代替

其次,即使是提要求,也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商量。这么大的孩子完全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了。如果家长一切包办代替,孩子就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。

如果孩子们自己来请我让秋千给他们,可能会面对三种反应。

1)我同意。孩子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行动是有作用的,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结果。这种情况多了,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行动更有信心。

2)我拒绝。可以让他们理解到,并不是自己的要求都会被满足,也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对方是什么样的人。

3)我可能会说,阿姨也是刚上来玩一会儿还没玩够,你先在附近玩10分钟再来好不好。或者跟孩子商量,先让他玩一会儿,到时间再让给我。不管那种方式,都是有商有量的在用成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孩子在这个过程中,表达能力、社交能力、执行能力都得到的锻炼。

不管是哪种情况,更丰富的尝试和体验对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,如果都是家长包办代替,孩子就没有了锻炼的机会。

有句话叫做“孩子哪方面功能差,就是家长替他们执行了这部分功能” 。这个小事件里的家长,把本应孩子自己来执行的功能都执行了,孩子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成长了。

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?

1)如何拒绝孩子

很多人特别怕被拒绝,提出一个要求之前要心理建设很久,甚至拖到时机错过无法再提要求才松了一口气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这跟人在小时候被拒绝的时候,经常顺便被批评一顿。时间久了,就从不敢对家长提要求,泛化到任何时候都不敢提要求了。

比如小孩想要什么玩具,家长想买就买,不想买就不买,都很正常。但是很多家长也是被教育得羞于提要求,更羞于拒绝。不认为孩子可以理直气壮提要求,也不认为家长可以云淡风轻的拒绝要求。往往在拒绝同时会骂一顿孩子,这么不懂事儿要那么贵的东西,考试那么差还要玩具,家里玩具都不珍惜都弄坏了还要新的。

其实要求和拒绝都是一件平常的事儿,孩子可以要求,家长可以拒绝。没必要非得是要求不合理才能拒绝。成年人之间也是这样,被拒绝很正常,拒绝别人也很正常,“我不愿意”就够了。

2)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

3岁以上的孩子,家长就不要自己下场帮孩子了。除非孩子真的有危险,真欺负别人或被欺负,孩子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要直接替孩子出头,去教训或者贿赂别的孩子家里两个孩子的,家长也不要总是给孩子做裁判,孩子们会建立自己的秩序,有自己的相处模式。否则就都是剥夺了孩子自己能力发展的机会。

我们大人已经活了一次了,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,不要老想借着孩子再活一次。

3)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

很简单,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经历挫折,孩子自己能hold住的就不要管,孩子hold不住的我们再给支持。

比如秋千这件事儿,如果我不仅拒绝了孩子还骂孩子了。这对孩子可能是一个挫折,需要家长去帮孩子抚平情绪,理清这个事情的逻辑,这叫给孩子支持。

有一些人特别奇怪,没事儿找事儿非要给孩子找挫折,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。其实只要家长别包办代替,孩子的生活里挫折多了,家长根本不用操心孩子碰不到挫折。

举个例子,我一个朋友带着4岁的儿子来我家玩。小朋友自己去卫生间,在里面把门锁上就开不开了,在卫生间里面哇哇大哭。我和我朋友都没着急,让孩子冷静一会儿,就指导他把门打开了。这个经历,就是让孩子自己战胜了挫折,以后这种事儿他就不怕了。

一个相反的例子,之前一个儿童心理机构,一个5岁小女孩和一个4岁小男孩,也把自己反锁在一个房间里了。找钥匙开门的时间,两个小孩互相感染比着赛的大声哭。小女孩的妈妈就受不了了,直接把门撞开了。开门之后,这妈妈搂着孩子心肝宝贝抹眼泪的心疼——其实屋子里什么危险东西都没有,小孩和恐惧共处一小会儿,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需要恐惧。

小女孩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什么呢?我不行,我不能战胜困难,只能等着妈妈来救我…… 如果日常妈妈都是这个模式,那对孩子来说,抗挫折能力是个啥?只听过没见过。


夏楠儿童头脑训练

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?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?
发育迟缓+ADHD,训练3个月,智商从83提升到100 感统训练能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吗?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家庭建议

我是夏楠,任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障碍、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、自闭谱系等问题,都可与我联系:

微信号:xiananlaoshi

夏楠老师

夏楠老师

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、催眠师、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及学习能力专家

全部文章 »
夏楠老师微信

“夏楠儿童头脑训练”由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、催眠师、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及学习能力专家——夏楠老师创办,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儿童智力发展与学习障碍,科学干预儿童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训练康复机构。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水井胡同11号北京INN4号楼

夏楠老师:你敢提要求,我就敢拒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