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某博看到有人转发一个胖小孩吃饭的视频,问这是不是变相虐待儿童。
视频里小孩一边吃饺子一边幸福的说妈妈太好了,天天给自己做饺子。妈妈说孩子是因为治病用大量激素所以很胖,请大家不要误解。
但看妈妈发的视频,不是卖货就是小孩吃饭。家长投入这么多关注在孩子吃饭上,就是在鼓励孩子多吃呀,只能让孩子更胖更不健康。

我家一个亲戚小孩也是。这孩子因为家长包办代替太多,自己能力没发展好。学习不灵运动不灵没什么才艺,唯一突出表现就是吃东西。
家长总是在吃饭时表扬她,“心心吃饭吃得真棒”,“心心自己吃了两个鸡腿,好厉害”,所以这小孩就格外喜欢吃,把自己吃得圆溜溜像个小熊一样。
家长关注什么,孩子就发展什么
不仅在吃上这样,个性方面也是如此。
去年我家一位邻居咨询我,说她家孩子已经7岁了,但是表现像个幼儿园小奶娃一样。我说那带孩子来我看看吧,于是妈妈就带着孩子来了。我一看孩子,个头不小表情也机灵,在同龄男孩里算身心发育都早的。
结果这孩子行为真跟小奶娃一样。跟我家猫玩了一会儿,他做一个萌萌的表情,奶声奶气的拖着长声问我:“阿~姨~,小猫~怎么这~样~呀~?”
我说:“你好好说话。”
小孩愣了一下,继续卖萌说:“阿~姨~,小猫~这~样~是要,做~什~么~呀?”
我说:“你好好说话。”
小孩滴溜溜转了转眼珠,说:“阿姨,小猫这样是要干什么呀?” 瞬间变回了一个7岁孩子的样子。
小孩子都特别机灵,不管家长嘴上说什么,他们都知道家长实际上会做怎么做。哪方面受益,他就朝哪方面发展。
这个孩子,爸爸特别吃他卖萌这套。他一做出小奶娃般萌萌的表情,爸爸所有要求都答应,这就是受益。而妈妈呢,担心孩子这样是心理有问题,也不敢使劲儿管孩子了,这对孩子也是受益。
装萌卖小就这么多受益,何乐而不为?他现在还是有意识的假装小宝宝,可能时间长了就真的变成无意识行为模式了。但只要扮小宝宝不再获益,孩子自己很快就能改过来。
我一个学生,之前在学习上只喜欢做简单的内容,拒绝思考。她妈妈说,她家2岁多的弟弟最近也有这个苗头,只喜欢反背诵他已经背得很熟的诗歌了。因为背诵得熟练会得到认可,所以反复重复。
很多从小被夸聪明特别多的孩子,格外容易怕难题怕挫折。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,得出这样一个认识,很快做完一件事家长就会夸聪明,而花很多时间思考和练习就表示自己不聪明了,得不到关注和认可。
另外很多孩子,家长抱怨孩子不懂事,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。这种情况,通常是小孩发现讲理没用,只有哭闹最管用。
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就是,他说他儿子每天玩手机到半夜。他把手机收了不给孩子,孩子就一直敲爸妈卧室门闹着要手机。我问后来怎么样?他说因为不给孩子一直闹,没办法就给了。这就是孩子通过哭闹获益了,这个模式就会固定下来。
再比如,很多二孩家庭,二宝出生后 大宝很可能会发生行为上的倒退。如已经很久没尿床了突然又开始尿床,或者在学校淘气惹事,成绩下降之类的。因为这样才会让家长关注自己。
对孩子来说,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获取父母的关注和爱。如果孩子感受到家长忽略自己,就会有意无意的搞出一些状况,让父母关注到自己。即使负面的关注也比没有关注强。
家长应该怎么做?
是时候来点心理学知识了。我们做一些什么事情认可对方存在的行为,叫做安抚。安抚的形式多种多样,它既可以是语言的,也可以是非语言的。我们经常说的“关注”就是一种安抚。

每个人生都渴望安抚。当然正面安抚的比负面安抚好,我们都喜欢被赞美不喜欢被批评。但如果人得不到足够的正面安抚,就会寻求负面安抚。负面安抚也比没有安抚强。
一般来说,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特别让人头疼的孩子,每天各种捣蛋,挑战老师骚扰同学,人见人烦。因为他们对正面安抚绝望了,获取一些负面安抚至少证明自己还存在着。
这也是为什么,同样一个错误,有的孩子被家长老师批评了一下,马上就特别当回事就改正了。因为这个孩子平常得到的正面安抚够多,负面安抚才能起到作用,让孩子改变行为。
而有的孩子则是“屡教不改”。因为他们得到的正面安抚太少了,反正怎么努力都没用,多得到一些负面安抚也挺好。

家长平常要给孩子足够的安抚,并且正面安抚多过负面安抚,孩子才能健康成长。
在此基础上,如果你希望强化孩子什么行为,就给这种行为以足够的安抚,让孩子可以通过这种行为获得满足。如果你希望孩子停止什么行为,就不要去给这种行为安抚。这是最好的方式。
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? |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| 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? |
发育迟缓+ADHD,训练3个月,智商从83提升到100 | 感统训练能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吗? |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家庭建议 |
我是夏楠,任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障碍、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、自闭谱系等问题,都可与我联系:
微信号:xiananlaos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