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孩子叫小吴,是一名初一男生。小吴从小就反应很快,知识面也很广,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特别积极,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小吴很聪明。
小吴在小学低年级时候成绩很好,经常考100分。但是4年级起,小吴的成绩就开始慢慢下降, 初中以后,平常小测验成绩还不错,期中期末大考成绩就只是中等了。
家长给小吴报了很多辅导班,都没什么效果。批评小吴不努力吧,小吴又很委屈,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。而确实小吴做的题一点都不比别人少。
家长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聪明又努力的孩子,却成绩平平呢?
因为小吴的思维能力有短板。
思维能力包括:广度、深度、严谨性和敏捷性
小吴思维的敏捷性不错,其他三个方面都有欠缺。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,认为反应快就是是聪明,其实敏捷性只是思维的一小部分。
小学1-3年级的学习内容非常简单,小孩只要耳聪目明的,听得进去记得住就学会了。
任何类型的题目,老师都会讲很多遍,让孩子做很多遍。稍微难点的,只要模仿老师思路,照猫画虎就做出来了。不太需要孩子自己对知识深刻理解和再加工。
4年级以后,才渐渐需要孩子深入思考。高年级的课后作业和随堂小测验中,只考刚刚学过的孤立知识点,也比较简单。期中期末这些大考,考核很多知识点的综合运用,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求就高多了。
小吴缺乏思维深刻性、严谨性和广度的弱点就暴露了。
为什么小吴思维发展受阻?
其实这个趋势从幼儿期就已经有了。小吴小时候家里有爸爸妈妈和阿姨,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流来照顾,可以说是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。小吴基本从来没有自己做游戏的时候,做任何事情都有家长陪着,做出任何成果都有家长马上给予鼓励和赞美。
小吴确实是比较聪明,学识字、英语、数学都很早很快。而家长总是不停的夸小吴很聪明很棒,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引导小吴去深入的思考。
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发展思维能力?
其实家长什么都不做,只要给孩子自主玩耍的空间就可以。
一个半岁的婴儿,想吃苹果但咬不动,也没人可以求助。于是他就拿着苹果反复往自己的小桌子上敲,直到有的地方磕破了皮,他就用嘴巴从这个地方吸吮苹果汁。这就是自己思考-尝试-解决问题的过程。
几岁的小孩玩水玩沙子,可以玩半天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现,同样的水和沙子放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,其实还是一样多。这就是孩子自己体验到了物体守恒。
我有一个学生4年级小男孩,每天都折好多纸飞机,研究如何折飞机才能飞得远,一直研究了大半年。我同事家的5岁小孩可以自己看图书拼乐高,连续拼3个小时。而孩子做这些事情并没有人夸赞他们,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做成事情的内在价值感。
这样长时间反复的主动做一件事情,并且设法越做越好的过程,培养的就是思维能力。
比如那个折纸飞机的孩子,他要不停的去思考,用什么样的纸,纸的长宽比例是多少,机翼是宽点还是窄点,机头要不要反折一下等等,这就是一个深入研究的过程。
而像小吴这样的孩子,从来没有自主游戏的体验,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等待外界的认可,没有从事情本身获得成就感,也没有深入思考的体验。
那么对于小吴这样已经上初中的孩子,怎么样引导他深入思考呢?
一、关注过程和内容而不是结果
把对名次和分数的关注,改成对学习过程的关注。
比如:从数学的基本概念开始,搞明白每个概念是什么意思。拿出半天时间,靠自己死磕一道难题,在这个过程中把相关知识和题型都串起来。
人在搞明白自己之前没懂的学习内容时候,是一种顿悟,会非常有成就感。要引导孩子去追求和享受顿悟,这是学习最大的乐趣。

并且家长一定要有耐心,也要引导孩子有耐心,因为努力不一定马上反应在学习成绩上。升级学习方法需要日积月累。
二、引导孩子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
很多孩子,虽然知道的多,但是不能把知识之间联系起来,这并不算思维有广度。需要引导孩子去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。比如物理中光的反射,用到的就是数学中的轴对称。
孩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,不停的总结新知识点和自己的旧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。定期画知识结构图,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。
三、用大量的例子来让知识场景化
比如物理中力的概念,力是物理对物理的作用。什么是力?什么是作用?是不是只要物体之间的作用都是力?力都分成多少种力,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多少种?
举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。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是头脑中的旧知识,而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的过程。
学习虽然辛苦,但绝不是只有痛苦,学习本身也有乐趣。中小学之路12年,享受学习本身,才能走得长久。
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? |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| 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? |
发育迟缓+ADHD,训练3个月,智商从83提升到100 | 感统训练能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吗? |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家庭建议 |
我是夏楠,任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障碍、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、自闭谱系等问题,都可与我联系:
微信号:xiananlaos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