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过很多咨询,我一听家长说孩子的情况,非常符合ADHD的情况。但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检查,有很多家长却很忌讳去检查,还有因为这个愤然把我删了的(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)。但是其实,现在我国至少有10%的孩子是多动症,这有什么可忌讳的呢。
我觉得可能是多动症这个名字取得不好,听着好像ADHD的小孩都像小怪兽一样无法控制讨人厌,所以家长觉得特别难听。但是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。
多动症是个俗称,全名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,英文是The Attention(注意力) Deficit(不足)/Hyperactivity(多动) Disorder(失调) ,缩写是ADHD。
但是,因为多动症这个俗称流传太广了,所以人们基本都忽略了注意力缺陷那一半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恐怕只有给多动症重新取个俗称了,叫“多动和走神症”怎么样?好像也不是很好听。
对多动症的误解
总之,就是因为多动症这个俗称的不精确,让人们对ADHD充满了误解,认为只有上蹿下跳特别淘气,一刻都不安静动个不停的孩子才是ADHD。我第一次听到多动症,是在初中时候。有个同学上课接话,并且接得还真很好笑,把老师都气笑了。老师就说:“你是多动症嘛” 。
现在一回想,那个接话的同学看着聪明伶俐的,但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特别不好,估计真的是ADHD患者。
动来动去、不遵守纪律、爱接话,这些是冲动/多动型ADHD的典型症状之一,比较容易被发现。因为纪律不好,老师总会请家长。但是从我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来看,其实注意力缺陷型的孩子更多,并且可能很难发现。
前几年我对ADHD也没特别研究,只是做孩子学习能力提升,帮孩子解决学习困难。这两年一回想,很多之前因为学习困难来找我的孩子,其实就是注意力缺陷型ADHD。他们如果当时去医院做标准化检查,基本都得诊断为 ADHD。那时候我不知道,都当一般孩子治,反正也都给训练好了。如果有这两年对ADHD这么多的了解和针对性训练技术,对他们的帮助就会更有力一些,更快一些。
注意力缺陷型ADHD的孩子,最核心的表现就是非常多的分心走神
1. 经常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2. 不给下达具体指令就自己发呆
3. 做题时候特别多的“马虎”错误
4. 做事(尤其是学习)拖拖拉拉不能开始,或者做到一半就发呆走神
5. 在学校课堂作业完不成,或者测验中做不完卷子
6. 非常容易被干扰信息吸引,中断正在做的事情
以上这些,都是注意力缺陷的典型表现,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懂这是注意力缺陷的表示,往往会归结为孩子不认真或者不努力。
这些ADHD孩子,如果症状比较太严重,往往小学低年级学习就开始吃力了。如果症状不太严重,那么往往年级高了以后才表现得明显。因为高年级学习需要的思维链条比较长,而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不足以支持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。
ADHD还往往伴随工作记忆的缺陷。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工作记忆类比成手机内存,内存小的手机处理能力不行。工作记忆差的人,思考的深入性和持久性都不足。
ADHD发病率很高
根据各国的统计数据,ADHD在各国的发病率是5%~12%。在美国,根据根据国家儿童健康调查(NSCH)的数据,美国4-17岁的儿童有11%患有ADHD。其中越严重的儿童确诊越早。
- 严重多动症的诊断中位年龄为4岁。
- 中度多动症的诊断中位年龄为6岁。
- 轻度多动症的诊断中位年龄为7岁。
国内医生比较谨慎,一般是不给5岁之前的孩子诊断ADHD的。我之前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ADHD患病率是6.3%,但是就像我前文说的,大量的ADHD儿童其实是没有得到诊断的。中国儿童的ADHD患病率应该和美国差不多的。
小学里面,基本每个班都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小孩,这些孩子如果智力发育正常,十有八九是有注意力缺陷,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。
ADHD,本质上是孩子一部分大脑功能,发育得比同龄人慢。有的ADHD孩子随着年龄增长,可以慢慢赶上同龄人。但是如果不经干预,1/2到2/3的孩子,ADHD症状会持续到成年。
很多成年人回忆小时候,说自己小时候学习很差,上课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,突然间某一年就开窍能学习了。很可能就是因为小时候注意力不行,随着注意力发育好,学习能力也跟着提升起来了。20-30年前的教育,留给孩子自我整合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。但是现在的的教育现状,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变了,ADHD小孩们很难有这个自我整合的空间了。
所以家长还是及时发现,及时干预,才是对孩子好。
附上一张我的学生的注意力检查对比,通过3个月训练商数已经都正常了。当然不是所有孩子进步都这么快。

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? |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| 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? |
发育迟缓+ADHD,训练3个月,智商从83提升到100 | 感统训练能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吗? |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家庭建议 |
我是夏楠,任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障碍、发育迟缓、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、自闭谱系等问题,都可与我联系:
微信号:xiananlaoshi